“双一流”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也助推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近期,在“双一流”建设操作细则出台之际,不少地方尤其是东部地区已明确对此进行大额财政支持,一些高校也开启“高薪引人”的模式。在引才、挖才之余,不少高校也惴惴不安,担心自己也成为被挖的那一个。
高薪招人,杰出人才年薪超200万
近日,山东财经大学发出“2017年优秀博士招聘集结号”的招聘通知,在博士招聘上拿出重金相邀。最普通的“优秀博士”,税前住房补贴是10万元,科研启动费3万元;世界前百名高校或专业前百名学科的海外优秀博士,税前住房补贴是40万元,科研启动费30万-40万元;特别优秀的青年博士,可执行学校预聘制人员待遇,享受年薪制。高薪的效果也是惊人的,短短一周,各个学院收到的简历投递就已经超过十几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效果都非常好。”山东财经大学人才办公室主任王丽娟介绍。
除了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招引人才主要是为了立足于“双一流”建设。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的建设和评定,人才,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一个领军或拔尖人才,能够带动一个团队的发展,团队建设好了,学科发展也会稳步推进,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再次吸引高端人才。”山东师范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晓声说。山师的化学和生物学学科,2016年引进了两位国家杰青获得者,效果惊人。由他们领衔的学科团队,先是入选了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学科又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对大学来说,无论对高校的评估方式如何变化,一流人才及一流人才带来的课题、成果,总能给学校的“双一流”评估“加分”。
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底调整了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了此前的人才引进层次。最高层次的杰出人才,年薪200万元以上,安家费等相关待遇从优,一事一议。最低层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对于世界前100名高校或专业前100名学科的海外优秀博士毕业生,购房补贴提高至20万—30万元;对于文科在全国学科专业排名前三位的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购房补贴提高至15万元;同时,为这两类人员提供科研启动费(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除学校、学科、平台等因素,还有重要一点是“环境引才”,这是指所在城市的支持政策及人才环境等。“也许,我们无法给出高薪和优越的环境,但我们有自己强劲的学科团队和优势专业,希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王晓声介绍。
引培并重,“85后”成教授
“领进一个领军人才,年薪100万,提供人才住房和30万—300万元的安家费等,500万-1000万元的团队建设经费,每个人5个聘期下来,每人大约1800万。而100个博士一年的薪资才差不多这个数,如果能培养出10个顶尖人才来,相比非常划算。”王晓声介绍。“自己培养的人才更好用”也坚定了很多学校“引培并重”、培养青年人才的决心。
对于很多中青年人才而言,高薪并不是终点,自己的学术发展前景尤为重要,在人才济济的高校里,他们也需要对自己有精准的定位,而各高校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学术发展空间和上升渠道同样重要,要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山东师范大学通过政策导向,在职称改革、岗位设置、绩效工资体系改革和教师岗位职责目标考评等方面,激活各级各类人才。2015年,山东省将高校教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制定出自己的教授评审条件,山师青年教师摆脱了“论资排辈”“熬年头”的桎梏。在2016年的评审中,山东师范大学通过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26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一半以上,35岁以下有3人,其中任职不满五年或刚满五年的近40%,其中1985年出生的李海涛,由于科研成果突出,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
通过培养,学校部分青年人才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山师青年教师李娜,1982年生,2014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省属高校和师范类院校在此人才项目上零的突破,2016年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青年教师李登旺,1983年生,2015年获得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李晓迪,1982年生,从厦门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山师工作,由于教学科研业绩突出,2014年被破格从讲师聘任为教授,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
山东财经大学非常重视中青年人才培养,各类人才支持项目为优秀博士构筑了比较完备的职业上升渠道,从资助青年博士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的青年博士学术专项支持计划,一直到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重点支持计划、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支持孵化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助力青年人才的进步和培养,为高校持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针对高水平人才,尤其是青年优秀人才,山财启动人才引进“预聘制”。对于刚引进的博士,学校与其签订合同,在实现一定科研目标的前提下,按副教授、教授的待遇为其发放年薪。三年聘期一到,假如科研目标实现,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转入正常的岗位竞职。预聘制教授年薪不低于35万元,预聘制副教授年薪不低于25万元;提供一次性住房补贴不低于15万元;科研启动费、学科建设费和工作条件根据工作需要安排。
定期走访、出国深造,“引来女婿,留住儿子”
3月16日下午,记者见到王丽娟时,她刚刚陪同校领导走访完学校的4位泰山学者,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和科研上的需求。这4位泰山学者,是山东财经大学自己培养的,对他们定期走访,成为学校人才工作的常态。
这几名泰山学者中,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刘培德,是学校首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年来到山财,是学校自己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曾三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张红凤,2005年来山财工作,现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今年1月底,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并要求科学合理统筹人才薪酬待遇,“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在“引才大战”打响的同时,各高校也在提防自家的“墙脚”被挖,不能“引来女婿,气走儿子”,所以,校内人才的激励机制也要同步进行,稳定校内人才。山东师范大学结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特点,构建定位明确、能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支持体系。2013年,学校印发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学科带头人培育)计划实施办法》,选派部分重点和优势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高校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而2015年,山东财经大学也启动了青年教师境外研修制度,每年选择20名青年教师去境外进行研修,学术研修2年、教学研修1年。
山东师范大学建立学校领导联系人才制度,每个学校领导要负责联系2-3名人才,通过走访、座谈、慰问等形式加强学校领导与学科领军人物、中青年教师等各类人才的沟通联系。 (齐鲁晚报菲肼骋嫉慵钦? 郭立伟)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