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山东各地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夯实项目支撑,壮大“十强产业”集群
4月9日,总投资3亿元的威海魏桥新型纤维绿色智能一体化改造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带领工人进行细纱长车的安装。“受疫情影响,此前一些设备进厂不及时,最近我们多方联系厂家供货,公司职工驻厂建设,努力把损失的时间抢回来。”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鲁忠说。
“十强”产业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壮大“十强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具有牵引性、示范性、支撑性作用。日前,山东印发《“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在重点项目、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绘就精准“作战图”。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为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山东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7.6%。今年山东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列入“十强产业”,提出开展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行动,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深度应用。
威海魏桥新型纤维绿色智能一体化改造项目,对原有的3.36万平米厂房进行了改造,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建设11万纱锭的智能生产线。“项目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I系统,将实现全流程纤维流传输的无人化,用工同比减少80%,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100%。”魏鲁忠说。
按照国内外相关产业前沿发展趋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展现出很大发展潜力,夯实这两大基础产业,对“十强产业”中其他不少产业发展也将产生重要支撑带动。
在寿光侯镇山东同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所有人员戴着口罩加紧作业。抢抓进度的前提是做好疫情防控。项目负责人马桂德说,工业园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厂区施工人员在工地居住或点对点班车接送,定期组织核酸检测。
为了高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寿光成立推进专班包靠,项目推进中遇到问题,企业负责人可以直接联系专班协调解决。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广博是推进专班成员。他介绍,缺少能耗指标曾一度困扰审批手续办理,接到企业求助之后,专班成员带领企业负责人梳理审批流程,准备各类审批材料,帮助企业申请煤炭替代和煤炭消费指标,顺利解决难题。
“专班调查发现问题后,我们成立能耗煤耗问题专项解决小组,创新开展能耗、煤耗减量置换工作。”寿光市发改局局长张茂海说,寿光建立能耗、煤耗数据库,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便利。
同成医药的项目主要产品35种,多种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其中2-氯丙烷产能2万吨/年,广泛用于制药和新材料等方面,将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已完成22个单体建筑的土建施工,另有15个单体建筑正在建设。”马桂德说,预计今年下半年氯代烷烃工段进行试生产,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6万吨氯系列医药中间体和高端新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壮大“十强”产业集群,山东实施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聚焦全链条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东营港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50万吨/年精对苯二甲酸及配套工程项目,对山东打通“炼油-芳烃-聚酯”链条、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芳烃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项目是去年9月份开工的,目前桩基施工基本完成,长周期设备也已全部完成订货。达产后,将与一期的PX项目形成超过400亿元产值的经济增长点。”威联化学项目负责人肖风格说,企业正与埃克森美孚、壳牌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对接,计划以该项目的PTA为原料,新上投资180亿元的PET及下游系列项目,产品涵盖聚酯瓶片、PET功能膜等,延伸发展精密电路板用干膜、触摸屏导电膜基膜等终端产品,形成产品种类丰富、层次高端的关联项目群。
为做好疫情防控,项目施工人员必须定期做核酸检测,防疫措施不能省,项目建设不能停,为兼顾二者,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安排核酸采集人员上门设点,奔赴工地一线,为工人进行核酸检测。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隋林林介绍,针对原料运输流动受限、企业用工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局创新成立企业原材料运输车辆协调、经济运行监测、企业市外来人来车摸排等7个服务保障组,通过微信工作群、现场督导等方式,宣传解读当前疫情防控政策,创新全流程无接触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物资运输困难。一季度,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累计协调解决港区项目建设中物料运输、手续办理等困难问题60余项,完成投资30亿元。(赵洪杰 李子路)(参与采写 李明 尹桂建 杨志远)(完)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