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透过月饼看民俗变化 “青红丝”逼走高端货
来源:水母网 时间:2014-9-9 9:39:54
水母网9月8日讯 (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年年中秋说民俗。但说一千道一万,最能代表中秋佳节团团圆圆、和和睦睦的传统招牌,只能是月饼。今年,记者就专门围绕月饼进行了采访,看看中秋必备的点心里所蕴含的传统习俗以及伴随时代的民俗变化。
【做法回归】
自制月饼受好评
中秋团圆之时,老人们总爱说起“过去月饼都是奢侈品”的故事,“全家人分一个月饼”的回忆早已成为人们忆苦思甜的饭后谈资。正因为物资匮乏,老烟台街上的很多百姓选择了自己动手做月饼。
“家里有月饼模子,然后准备白面、冰糖、花生、青红丝、甚至肥肉等原材料。”今年79岁的苏宏泰老人回忆说,虽然“省工减料”的自制月饼味道远不如外面买的,但一家人做月饼筹备过节的快乐让人难忘。
然而,这种曾经代表“拮据”的自制月饼,在今年中秋节期间以一种“时尚”的姿态重新流行起来。
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烟台市区华茂街的一家烘焙店,进门就看到两位顾客正在挑选“自制月饼”的原材料。而店家也非常人性化,顾客一个塑料袋就可以将自制月饼所需的所有工具、食材拎回家。
“过去做月饼需要木制模子,现在都改良为手压的塑料模子,简单易学。”店老板介绍说,月饼的面和馅都是现成的,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口味。“豆沙、莲蓉、五仁、蛋黄以及蜂蜜、茶油等佐料应有尽有,同时我们还提供可以包装自制月饼的精美礼盒和高档大气的布帛包裹,送人体面,非常抢手。”
无独有而,近期不少幼儿园也将自制月饼加入了孩子们的课程中。中秋放假前,烟台宝威幼儿园组织80多名孩子与家长一起做起了月饼。“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活动现场,老师一边示范月饼的制作方法,一边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头一次做月饼,小家伙们也很来劲,从揉面皮儿,填馅儿,推圆,压型,大家用稚嫩的小手,有模有样地模仿着。有人把月饼刻上自己的名字,还有人把月饼制作成爱心型送给老师妈妈,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为活动增添了许多节日的快乐。
中秋期间,记者微博中的不少好友也在秀着月饼DIY的成果。究其流行的原因,健康、个性恐怕是自制月饼的最大优势。
【口味回归】
“青红丝”逼走高端货
“时间就像个螺丝钉,一圈一圈后,猛地发现又回到了开头。” 60岁的高世红用这句话形容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月饼。40年前,刚就业的高世红分配到了一家食品加工厂,恰好就碰上了中秋节,刚上手就跟着师傅学做月饼。
“那时候北方城市的月饼品种只有4、5种,八宝、五仁、水晶、什锦等。” 高世红说的水晶月饼现在已经很难看到,“水晶”其实就是糖腌制的肥肉,放在现在肯定会比五仁遭到更多吐槽,但在当时却是好东西。“当时非常抢手,总是供不应求,月饼不仅要钱,还得有月饼票才能买到。”
在高世红的回忆中,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次月饼种类的大爆炸。“广式、莲蓉、蛋黄都是从南方城市传过来的,最典型的就是从台湾传过来的水果月饼,当时风光无限、风靡一时。”不过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提高,水果月饼因为甜度太大,早已淘汰出了主流市场。
“其实今年自制月饼的流行,就是人们对老口味的追求。”现在,高世红已经是烟台一家大型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在其一个营业网点,记者等待了20分钟也没有采访到售货员,因为前来购买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高世红告诉记者,受到大环境影响,今年各种豪华包装的高端月饼被打入了“冷宫”,比较之下传统老月饼的销售势头却大幅上升。
“今年的月饼销量降低了2成,但零售网店的销量增加了不少,尤其是传统老式月饼销量激增。” 高世红说,“我们也制作一些新式月饼,但销量逐年下降。”
采访中,记者在市区胜利路的一家连锁食品店发现,这里只销售五仁、八宝这两种传统月饼,“顾客反响很不错”。总体而言,就像高世红说的那样,月饼像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正在逐年回归。
【责任编辑: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