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军维权“四优先”机制让最可爱的人无忧
市中法院作为济南市政法系统一面旗帜,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因此,在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上,政治站位高,抢先一步,不打折扣。
“不让部队为处理涉军纠纷案件费心劳神,”作为法律拥军新亮点,市中区法院提出“立案优先、审判优先、执行优先、救助优先”原则,使涉军纠纷一旦立案,从立案、审结到执行,全程进入“绿色通道”,绝不让涉军案件久拖不决,更不给军人军属打‘法律白条’!。
西部战区从市中区入伍的济南籍战士小王,是法治拥军“四优先”举措受益者。2023年4月,小王父亲因地头一颗成才的树与邻居产生了纠纷,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小王父亲明显吃亏,老王气不过,打电话让他回来打官司。此时小王所在部队正在进行军事演习,脱不开身。此时,他想起了探家时了解到的家乡法院开展的法律拥军举措,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村里所在地七贤法庭打去了电话,被值班的时任副庭长郭庆军接到了,小王在电话里把家里因一棵树与邻居产生纠纷情况一说,郭庆军感到纠纷事件虽然不大,但涉军,牵扯到部队稳定大局,马上汇报给领导,立即启动“四优先”程序,及时立案。并快速赶到村里,叫来办事处、派出所、武装部、村两委相关负责人,小王父亲及发生纠纷的邻居等来到地头,找出村里分地档案记录,通过现场丈量划界,很快理清树的归属,邻居一看自己理亏,当场赔礼道歉,仅用半天时间就高效调解了这一涉军纠纷,达到了案结事了军安。郭庆军还借机给大家上了一堂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法制课,让拥军的种子深深扎根。
为了让有经济困难的军人军属能够维权打的起官司,市中法院去年又提出了“坚持救助优先”的原则。将请求给予优抚优待的军人婚姻家庭纠纷,因医疗、工伤、交通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纠纷等事项纳入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义务兵、供给制学员、执行作战、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军人及其军属,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遗属、包括军改新业态下在军事单位服务的文职人员、社会合同就业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审查,依法缓、减、免诉讼费,充分体现对军人军属的关心关爱关怀和对国防事业的支持;又从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和执行救助基金中拨款设立涉军救助基金,对涉军案件军人军属进行适当救助,确保每名军人军属打得起官司。
涉军纠纷化解于家门口
面向基层,化解纠纷;不打官司,照样能调解矛盾。市中法院还通过办镇“一庭两所、一中心、一部、一站”成立维权协调站,村居设立法律服务联络点,形成涉军维权服务三级网络,发挥“普法教育宣传员、法律服务咨询员、维权工作信息员、化解矛盾疏导员”四大员作用,把涉军维权工作延伸覆盖全区218个村(社区),将涉军纠纷矛盾化解于家门口。
“坚持少判多调,把涉军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前。”几年来,依托全区3个“基层法庭”、40个巡回审判点,按照“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建立起综治、调解、信访、司法“四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目前,全区90%以上涉军纠纷在基层就能得以妥善解决。
军地联动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实行了一系列的军改,原济南军区、济南军区空军及驻市中区的部队单位撤销合并,部队没有了军产还在,军人调走了,家属孩子还在,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责任不能松。为此,济南军事法院成立后,市中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毕惠岩及时带队上门祝贺。为深化军地协作,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军人军属“无障”,他们与济南军事法院多次进行专题研讨协商,设立了市中区人民法院驻军事法院军地共享共治法庭指导站,派驻一名资深法官牵头联系检察、司法、公安、律协成立市中区军民共建“一站式”“矛调纠纷调解中心”,专门办理涉军案件的诉前调解、判后答疑和军人军属法制宣传等工作,担负起案件调解员和与部队沟通协调联络员的神圣职责。截至目前,他们已参与审理涉军案件7起。
院长毕惠岩说,涉军案件政治性强、敏感度高、牵扯面广,作为执法部门,在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上,要更厚一层,多爱一分。据了解,近年来,市中区法院涉军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高达90%,调解涉军民事纠纷成功率高达90%,为部队和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送法进军营,邦解烦心事
2023年以来,为强化法治宣传,营造拥军氛围,确保军人军属“无虑”,市中法院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志愿队,整合法官、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扎实推进法治拥军工作,切实提高军人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营造拥军优属浓厚氛围。
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济南军事法院协作,为驻济部队开展“送法进军营、以法润军心”法治宣传活动,为部队官兵开展国家安全主题讲座,面对面咨询的方式解答部队官兵有关婚姻家事、合同纠纷、债权债务、侵权责任、金融贷款等方面问题,教导官兵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现场共咨询官兵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联系司法、律协组建涉军维权法律服务专家库,遴选政治过硬、专业精通的法官、律师,给部队培养法律骨干,提高驻军法律骨干业务能力。
下一步,市中法院将持续紧密贴合部队官兵所需所盼,积极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推动法治拥军工作取得新发展,为最可爱的人撑起‘暖心伞’。(通讯员 李冬华 董广坤)
(责任编辑: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