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中秋再现老烟台民俗 听大戏看秧歌赏剪纸
来源:水母网 时间:2014-9-9 11:03:33
听大戏看海阳大秧歌,赏剪纸、喜饽饽……中秋节,市民在东方“雅集庙会”上,找到地道的老烟台味儿。作为草根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市场不但搭建民俗文化展示平台,还为普通市民准备了好看、好听、好玩的民俗文化大餐。今后,东方“雅集庙会”每周六、日常年举办,一起去逛老烟台大集吧!
好看:平民书画自选超市现东方市场
穿着棉大褂,小瓜帽儿,担担儿的,推车的……一张福山老县城照片前,76岁郭其金细细地咂摸半天:“一面墙就把整个老烟台的历史影像‘摘’出来,很有文化底蕴。”郭大叔家住高新区,他在东方市场内百米文化墙前转了个遍。“好多人都不知道咱烟台有啥历史。发展民俗,保留烟台特色,让本地人有地儿玩,让外地人多个了解烟台的窗口,咱这市场做了件大好事。”新桥小区车德龙说。
荷叶上露珠儿仿佛风一吹来就滴落,洋洋洒洒的小楷、草书再现大家风采……走进东方书画院,来自韩国、朝鲜知名油画大师作品及烟台市书画院、书法协会的百余幅作品前,市民正在观赏评点着。
“几百上千的书画作品都有,价格上咱普通工薪层也能消费得起。家里喜欢摆啥样儿的,就像书画自选超市一样,实惠,接地气儿。”副院长张英凯说,东方书画院就是打造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老百姓的书画交易场所。
有味:民间手艺人现场展“绝活”
一只手指大小的小葫芦上,兔子的毛发、眼仁儿都细若游丝地铬画在上面。一抹一拖拉,遒劲有力的大字就现身宣纸上。在“胶东文化大观园”里,民间艺术家表演的“手指书法”引得观看者连声叫好。
纯牛皮雕刻出的皮影儿前也围了不少看客。“我从西安老师傅那学的手艺。别看这么小的一个东西,从选皮到成品得经过26道工序。”民间艺人任成军说,他传承了西安皮影雕刻的技法,又将人物主题发展到福禄寿禧等吉祥主题上。
“一件民俗作品不单是作品本身,它还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民间剪纸艺术家、非遗传人徐文华在向游客介绍她的剪纸作品中蕴含的特殊寓意,徐文华认为,民俗不应该停留在象牙塔、博物馆里,而是应该走进寻常百姓家,只有人们会用,才能让它真正活起来。
胶东传统喜饽饽摊位前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咱烟台嫚出门子时,娘家都得送这个喜饽饽带到婆家去。”摊主梁媛说,从青年定婚的“鸳鸯”、结婚的“喜饽饽”、小孩过百岁的“穗子”、老年人庆寿的“寿桃”、盖房庆梁的“梁龙”、“狮子”、正月十五的“圣虫”,都能定做。
好玩:淘货交朋友两不误
绿色青苔,金鱼、罗汉、文竹等绿植,配上白色的小石子和蓝色的小船,一个放在玻璃罩里的微景观让不少小朋友迈不动步了,黑木的、竹编的、铁皮的各种花盆、花艺桶更是充满了异域风情。
卖旧书的、卖农产品的、卖自制的手工艺品的,市场免费摊点上,摊主们大多半卖半送,在讨价还价的同时拉着家常,家住辛庄街的张阿姨本来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儿童玩具,却遇到了以前的老邻居,不仅给了一大堆玩具,还约好下周一起来摆摊儿。
好听:原生态海阳大秧歌舞热庙会
上午8点,在民俗表演“舞龙”的热闹声中,东方“雅集庙会”正式开始。非遗展演海阳大秧歌给大集增添了不少色彩,锣鼓一响,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精彩的演出,看得市民不禁拍手叫好。
记者看到,海阳大秧歌非常原生态、有韵味,鼓点节奏感强,演员阵势强大,最讲究的是“三拜九叩”,走在队伍前面的几位表演者个个英姿飒爽、表情到位。在“草根大舞台”上,吕剧、京剧以及现代曲艺轮番上演,市民要是有绝活也能上台吼两嗓子。(记者 邹春霞)
【责任编辑: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