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地处市区南部,处于南部山区泉群水源的源头保护地和生活饮水水源地。随着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变化,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法院)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司法对环境保护的价值,织就一张有泉城特色的生态命脉的司法保护答卷。
严法治,筑牢泉脉保护司法屏障
泉水是济南的根与魂。济南72名泉闻名天下,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为代表的泉群托起了泉城名片。如何用法治手段保护好泉群的源头,成为市中法院上下谋求的方向。
为此,市中法院成立了环境资源法庭,专门受理生态环境资源案件,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
针对南部山区特色旅游不断开发,很多人在玉符河水库、卧虎山水库、仲宫水库等水资源周围钓鱼、开饭店、违章建房,将大量建筑垃圾、厨房废水就近排入水库、沟渠,污染水库水质渗漏地下后使泉水也受影响。
对此,市中法院与水利、林业、园林、自然资源、旅游、环保、南部山区管委会等部门接洽,建立联合保护泉脉源头机制。为持续推动泉水泉脉、泉水源头综合治理进程,市中法院在玉符河水库、卧虎山水库、兴隆村、大涧沟村、大小菇山等挂牌“生态保护普法驿站”,并于2022年3月在兴隆法庭率先在全市专门挂牌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审理环境资源案件,为保泉护泉护绿提供强有力司法支撑和服务。
2022年8月,市中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山东某建材科技公司诉请撤销建筑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原告山东某建材公司自2018年起,在距黄河主河道1500米处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用于生产经营。某区黄河河务局经调查,认为其建筑、构筑物妨碍行洪,遂作出行政处罚。原告山东某建材公司以其为招商引资企业为由,在申请行政复议未果后,向市中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中法院审理期间,法官通过到现场实地勘察,在庭前庭后组织双方调解,经过不懈努力,该案当事人和解,原告撤诉。据介绍,此案的意义在于法院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同时为涉泉、涉河、涉绿企业敲响了警钟。据悉,此案也入选了济南市十大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
逐“绿”而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幸福感。”市中法院院长毕惠岩表示,作为维护良好生态环境重要力量,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作用,为建设美丽泉城、美丽市中作出积极贡献。
“济南被称为‘泉城’和‘森林城市’,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对济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兴隆法庭庭长张来安表示。
据介绍,2024年6月,市中法院联合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分局共同召开环境资源保护新闻发布会,揭牌“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和“生态环境法治宣教基地”,生态保护进入制度化、立体化、规范化时代。同时,他们不断提升环资审判质效,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依法判决补种复绿,积极开展增殖放流,判决支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金,大力推进土地修复。此外,法院还积极与水利、农林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与历下、历城、槐荫、长清等区法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深化府院联动,形成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更大合力。
近年来,市中法院立足案件办理,与案发地法检机关共建司法保护基地并移交生态修复资金,推动建立“多方联动、跨域协同、源头治理”的保护格局,加强与职能部门协作,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赔偿)资金集约利用方式和途径。探寻生态修复多元路径,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判项的可操作性,完善第三方代履行、替代履行与等价异位修复等司法举措。坚持把打击、震慑、预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续用好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举措,引导行为人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推进修复成果可视化,尊重自然规律常态化开展补植增绿、增殖放流等生态修复活动。在南部山区司法保护基地设立保育林区,向玉符河、玉符河水库、卧虎山水库、仲宫水库等大小水库定期放流适宜鱼种,促进生态立体恢复发展。
强协同,绘就全民护绿同心圆
近年来,市中法院紧扣“泉水水源地大保护”、生态功能区,千佛山、佛慧山、英雄山旅游风景区、休闲区,河流、水库、湿地、水源地等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共建“千佛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英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组织召开玉符河源和南部山区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会议,多方协同护航绿色发展;与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共促“补植管护令”有效落实,实现惩治犯罪与生态修复有效衔接,让“破坏者”变成“修复者”,“违法人”变成“守护人”。
同时,市中法院还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三合一”审判模式,组建环资案件专业审判团队,配备具有刑事、民事、行政审判经验的资深法官,促进刑事追诉与民事赔偿、行政履职依法协同。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邀请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审理。2021年来,共审结各类涉环境资源一审案件621件,同比增长72.98%,其中刑事案件6件、民事案件571件、行政案件43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1件。
“这些案件释放了人民法院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号。”(通讯员 李冬华 董广坤)
【责任编辑 刘希】